政府的目標是:
透過公營學校為所有兒童提供九年免費普及小學及初中教育。由二零零八至零九學年起,已透過公營學校提供免費高中教育,并已全面資助職業訓練局為修畢中三學生開辦的全日制課程,為他們提供主流教育以外的另一個免費進修途徑;
提供五育并重及多元化的學校教育,以配合本港學生的不同需要,使學生吸收更多知識,確立價值觀和掌握技能,為日后升學或就業打穩基礎,以及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
提高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
提高教學質素和學習成效;
改善教學與學習環境;
協助從內地新來港定居的兒童及青少年盡快適應本港的學校制度;及
提高學校行政工作的質素和靈活性,并加強問責性。
在二零一四至一五學年,全港共有571 所小學、509 所日間中學及61 所特殊學校。
小學教育工作重點
政府致力透過下列措施,提高小學的教育質素:
推行小學全日制
政府的目標是全面推行小學全日制,讓所有小學生都能夠享受全日制學校教育。除了幾所學校外,現時差不多所有政府及資助小學均已轉為全日制授課,或已就轉全日制計劃達成協議。政府會采用務實而又具彈性的方法,與這幾所學校擬訂轉全日制學校的計劃。有關詳情請瀏覽重點措施 - 小學全日制網頁。
公營小學實施小班教學
行政長官在2007-08年的施政報告中公布,政府將由2009/10學年起,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于公營小學的小一班級開始,分階段實施小班教學,并會逐年推展至2014/15學年,涵蓋小一至小六所有班級。在推行小班教學時,政府采取務實而靈活的方式,考慮實際情況,以及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意愿和需要。有關詳情請瀏覽小班教學網頁。
推廣資訊科技教育
政府分別在1998及2004年制定了第一及第二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策略重點在于提升學校資訊科技教育所需的設施及把資訊科技融入學與教中。
隨著教師和學生使用資訊科技進行學與教的能力不斷提升,政府為切合學校、教師和學生與時并進的需要,于2008年開展了以「適時適用科技 學教效能兼備」為題的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策略的目的在減輕教師從課堂規劃以至學生評核等核心活動中融入資訊科技的工作量;繼續提升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教學的技巧;加強教師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能力;在學校層面營造一個理想的資訊科技環境,以及為家長裝備所需的能力以指導子女在家中使用資訊科技學習。
有關詳情,可參閱資訊科技教育網頁。
推行學校課程改革
課程發展議會已就教育目標訂定于2001年正式推行的課程改革的課程發展路向和推行策略,F時,學校課程改革已進入中期發展階段。有關詳情請瀏覽課程發展網頁。
提高中小學學生的兩文三語能力
我們一直分階段實施各項措施包括:
‧ 由1997年開始逐步擴展中文及英文廣泛閱讀計劃,現已涵蓋小一至中五各級;
‧ 在2000/01學年,出版中文及英文寫作教材套,并派發給全港學校;
‧ 提供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教師,以改善政府及資助中小學的英語學與教;
‧ 由2001/02學年起,向所有符合條件的資助普通小學提供額外教席,以加強圖書館服務,以及協助推行中文及英文廣泛閱讀計劃;
‧ 提升各開辦6班或以上的政府及資助小學的一個教席至主任級,提供課程領導,以加強英文課程的統籌、策劃及教學法;
‧ 在2006年成立的中央資源中心設有語文角,提供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和英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的資源,供教師參考);
‧ 由1998/99學年開始,普通話成為中、小學的核心課程。
我們已向語文基金注資11億元,以加強中學在英語方面的教與學,并協助中小學更廣泛使用普 通話 教授中國語文科。
改善學習環境
近年落成新校舍的樓面總面積較1995年的標準校舍增加了約40%,提供更多設施和更充足的活動空間,以配合最新的教學要求,并大多聘用市場的建筑師因應地理環境和辦學團體的辦學理念而獨立設計。
為從內地新來港定居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的教育服務
我們正密切留意兒童及青少年從內地來港的情況,以確保有足夠學額及支援服務配合他們對教育的需求。同時,我們會繼續為這些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支援服務,以協助他們盡快融入本港的學校制度。這些服務包括-
‧ 協助他們入學
‧ 適應課程
‧ 校本支援計劃
‧ 啟動課程
文章標題:香港小學教育概況
關鍵詞閱讀: 香港小學
本文地址:http://www.annsdaricreme.com/hkpolicy/hkjiaoyuzhengce/2903.html
北京港駿版權所有 © 轉載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