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英屬維爾京群島(BVI)的季節性趨勢對數據的影響,2013年上半年的離岸公司總注冊量比前六個月下降了大約3%左右。
BVI繼續占據離岸公司注冊活動的領導者地位,比它最近的競爭者開曼群島的注冊量要多出六倍之多。
毛里求斯公司的增加量排名第一,比2012年的注冊量多9%。
在經歷2011和2012年的衰退期后,離岸活動公司的注冊總量趨于穩定。從2008年至今,這一總注冊量上升了5%——這個數字不出預料,也要得益于香港和英國的注冊量,兩者比2008年分別增加了53%和16%。
百慕大是在本地公司注冊總量增加最大的行政特區,比2012年12月底的數字上升了5%。排名第二的則是毛里求斯的4%。
英國和香港,作為兩個具可比性的離岸行政特區,和前六個月相比,繼續顯現出復蘇的跡象,表示全球經濟的復蘇刺激著亞洲和歐洲市場的回暖。兩者都有可觀的增長,而英國在這一期間新公司注冊11%的增長量則更令人印象深刻。
在其它離岸行政特區也能看到這一復蘇跡象。俄羅斯已打破其之前在2009年底創下的記錄,公司注冊總量已達到4922200家。
全球公司建立總覽
整體情況
隨著全球經濟趨于穩定,在數個行政特區的公司注冊數據都顯示,它們在2012年的下半年都開始慢慢趨于回暖。
2013年下半年全球新注冊的公司總數為38416家。雖然這個數字比2012年下半年有3%的下降,這主要是因為英屬維爾京群島(BVI)的季節性下降,對整體數據產生的影響不可忽視。
其它地方的增長率在8-9%之間,大部分的離岸行政特區和在岸行政特區如英國和香港的增長率接近。正如我們所預料的,英國以11%的增長率領跑全球。
新離岸公司成立量
英屬維爾京群島(BVI)新公司成立2008-2013
BVI的新公司注冊總數和2012年下半年相比略有下降(29144對比31034)。這是因為BVI在每年的4-6月的衰弱期,這是過去五年來一直遵循的模式,我們預期在未來幾年內這一季節性衰退會最終會自我修復。
雖然新公司注冊的總數收到季節因素影響,BVI繼續在數量上領跑全球的離岸公司注冊活動,也已連續幾年比第二位的開曼群島多六倍以上的數量,每半年的新公司注冊總數都超過30000家。這一時期內新公司注冊總數占注冊公司總量的比重也穩定保持在14%。
2013年6月底為止,BVI的活動公司總數穩定保持在457151家,比2008年的數量多出很多。
2011和2012年間BVI公司注冊處共處理86000家新公司注冊申請,其中有很多家因為“2012年BVI商務公司(修改)法案”的出臺后而解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修改法案減少了公司解散前該公司保持罷工的時間長度,從之前的十年減少到現在的七年。該地區在2014年對公司注冊的需求趨于緩和,但仍會領跑于其它對手。
百慕大:新公司成立2008-2013
開曼群島新公司成立2009-2013
開曼群島的注冊總部發布的數據暫時有點延遲,數據只反應到2013年3月。該年度前三個月的數據表明,開曼群島2012年下半年公司注冊總量的減少看起來已經得到遏止。如果本地公司注冊繼續和前三個月的增長數據保持一致,它將很輕易地以高達8%的速度超過2012年下半年的數量。雖然有可能超過2012和2011年新成立的公司總數,早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會成為開曼群島新公司注冊數量爆發性增長的一年。
分析開曼群島新注冊公司類型的數據,有豁免公司、非居民公司、居民公司和外國公司的數量和2012年的非常相似?;砻夤纠^續占據絕大多數,其它類型的公司數量則非常稀少。
開曼群島的離岸活動公司注冊總量保持全球第二,表現出它合同的靈活性和法律的穩定性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2013年3月的數據顯示這個行政特區已超過2008年衰退期前的最高峰。我們預計這一趨勢將在2014年繼續保持。
毛里求斯/塞舌爾
2013年上半年,毛里求斯新公司注冊總數為1058家,比上一年同一時期增長了9%,該時期這個行政特區的注冊總數經歷了少見的下降。
毛里求斯到2013年6月止,活動公司的注冊總數呈增長趨勢。它4%的增長率僅次于百慕大。毛里求斯公司注冊處在全球經濟危機時期受到很大影響,但是如果增長率繼續保持,2013年會成為它連續增長的第三年。
毛里求斯全球商務公司的增長反映出這個行政特區和非洲(和其它地區一起)對投資吸引力的增長。隨著美國市場復蘇跡象的明朗化,我們預計其對西方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毛里求斯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風險規避投資地,和多個非洲國家簽訂的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也讓它能在必要時求助于國際仲裁機構的幫助。
塞舌爾國際商務當局的報告顯示在2013年上半年有10096家國際商務公司(IBC)在此地建立。這讓它很快就能打破其在2011年創下的記錄,該年度有超過16000家IBC在此地建立。塞舌爾已經有世界最大的國際商務公司注冊機構,且正吸引著來自俄羅斯和非洲投資者的興趣。
耿西島、澤西島和馬恩島新公司注冊2012-2013
馬恩島2008-2013年公司注銷數季度表
英國的皇家屬地澤西島、耿西島和馬恩島的公司注冊活動受很多驅動因素的影響,因此它和加勒比或印度洋的金融中心的公司注冊活動并不直接相關。
這些英國皇家屬地的總體數據表明,在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之間,新公司注冊數據上升了5%。雖然數據漲落不盡相同,而有趣的是這些金融中心,和他們在世界其它地方的伙伴一樣,在2013年上半年也經歷了新公司注冊的上升,馬恩島領銜所有地區,這一時期內漲幅在9%(1167家公司)。耿西島和澤西島的漲幅分別在3%和4%。
澤西島和耿西島注冊的活動公司總數在2013年上半年比較穩定,相對上一個時期的漲幅微小,分別為1%和2%。
馬恩島的數據顯示了2%的下跌(474家)。雖然如此,由于該年度第一季度馬恩島由于公司注銷的關系,也使得該地區的數據的真實度打了折扣,如圖所示。事實上,該島大環境下在該年度上半年的9%的新公司注冊漲幅,我們認為真實的情況是馬恩島在2013年的漲幅穩定。
離岸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公共形象問題——250萬條含有離岸持有資產所有者身份的信息記錄遭到泄露,以及20國峰會不斷對跨國公司的跨境活動施壓,都是最好的驗證。
因此,這一特定主題的重要性也影響到其它方面,牽動公眾對行業所在的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印象,以及所背負監管義務的分量。而單獨審視公共關系是非常值得的,至少能夠讓我們了解它為行業從業者帶來多大的障礙,以及他們希望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資料的泄露問題不能單獨審視——這一不幸事件是整個行業面臨的眾多壓力之一,涉及到長期現象(如經合組織領導的高透明度活動),以及最近20國峰會針對跨國公司所發起的審查。因此,當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資料泄露會導致離岸投資工具需求的下降,而46%的受訪者預計相關需求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公眾對司法管轄區的偏好會重新調整,這個問題需要在這一更大的背景下來看。
將近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證實,銀行已通過加強對幾個司法管轄區的審查作出回應。鑒于這是公共關系的問題,最具知名度的離岸中心之一——32%的受訪者認為英屬維爾京群島已加強了留意,22%的受訪者表示開曼群島也有同樣的狀況,只有7%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也有這一趨勢。有證據表明,部分國際銀行對離岸公司開設銀行賬戶設定了更為嚴格的程序,這是暫時性的挫折還是整個行業面臨的瓶頸?
在被問及如何化解這些主觀問題時,有呼吁稱應該通過改善公關,協調游說活動,提高透明度,加大教育力度和增加推廣活動,以更好的角度闡明離岸服務的好處。他們承認主流媒體的報道一直都很貧乏,對這些也知之甚少。
令人欣慰的是,只有42%的受訪者認為行業已經輸掉了這場公眾形象之戰。從更大的角度看,行業從業者在這個問題上的樂觀態度是合理的:首先,在緊縮時期,當許多家庭在為可支配收入下降而掙扎時,其他人卻能逍遙逃稅,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這不可避免地會引起不滿,其次,為了獲得選舉勝利等短期目的,政客們往往會采取迎合民眾的措施。
絕大多數的司法管轄區的營商環境仍十分健康。由于監管環境的不斷變化,為跨國交易和客戶提供支持的離岸解決方案依然存在基本需求,人民對于如何利用這些工具的態度也變得愈發成熟。
因此,離岸金融服務業本身并無向其終端使用者以及提供咨詢服務的業內人士和機構證明其價值的壓力,很顯然終端使用者依然認可其優勢。反觀,行業面臨的挑戰在于如何獲得更廣泛的輿論關注,從而幫助行業去影響政治和法規議題的形成,改善行業實踐和公眾的參與度乃是關鍵所在:行業不僅需要提高透明度,還要致力于確保公眾認為它是透明的。
監管仍有不確定性和肯定性
自2010年首次發布的《離岸2020》(由OIL發布),調查報告的樣本量增長了近五倍,受訪者所處國家和地區也更為多元化。雖然我們有意深入了解亞洲增長市場的趨勢——60%以上的受訪者來自該地區,我們仍不清楚亞洲受訪者的資金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歐美這兩個傳統財富來源地的影響。確實,鑒于離岸網絡越來越復雜,這或許會成為一個永遠的不解之謎。
在此背景下,我們將調查重點定為離岸企業的監管問題。當問及未來五年里開展業務所面臨的最重要新法規及現有法規條例時,最多的受訪者選擇了美國的《海外賬戶納稅法案》(FATCA),其次是歐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規——《另類投資基金管理人指令》。
更廣泛的客戶基礎:中國仍最重要
亞洲仍是離岸金融服務業務增長量的主要來源地,地位遙遙領先。但深入分析后,我們發現其中有兩個更細微的趨勢:首先,所有主要市場的需求似乎都非常強勁,反映了金融服務業的日趨全球化,其次,作為亞洲地區最大驅動力的中國需求,正迅速從對華投資轉向境外投資,其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從2013年多宗備受矚目的交易中可以看出中國企業涉足領域之廣: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斥資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石油天然氣公司尼克森,雙匯國際宣布以70億美元收購美國領先的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收購尼克森的交易顯示自然資源類并購交易繼續成為主流,但雙匯并購案則呈現了中國正追隨其它新興經濟體的模式,中國企業海外擴張正由資源主導型收購至制造業進而轉變成服務業的收購。
從離岸業務的角度來看,雙匯國際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的公司股東主要是以多名私募基金投資者組成的財團,這些投資者預期最終將通過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模式退出合并和重組后的公司。與此同時,中海油則與大多數石油巨擎一樣,會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通過離岸公司的網絡開展業務。
1995年,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海外投資僅涉及四個行業,九年后,所涉及的行業數量增至20個,2012年更是達到了26個。一次性大規模收購案會對整體資料造成扭曲,但近年來平均交易規模普遍有所下降,反映出民營部門的并購活動不斷增長。國企巨頭的海外并購主要集中于傳統的能源和金融服務業,而民營企業則更傾向于收購高端制造業、可再生能源和食品等領域的知識產權和專業。
在全球需求海外投資的民營企業越多,這些企業背后的企業家對離岸財富管理解決方案的需求無疑就越大。
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預期,未來五年內中國市場的投資需求將更進一步對外發展。中國內地和香港已成為排名前兩位的新客戶來源地,緊隨其后的是美國和英國。值得注意的是,認為到2018年香港仍是最大的新客戶來源地的受訪者只有16名,而支持中國內地的則躍升至59名,這表明直接業務將超過通過中岸司法管轄區開展的業務。
如此預期與當前的現狀并不吻合。目前,中國內地已采取措施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但資本賬戶開放則尚無正式的時間表,退一步說,即使人民幣能完全自由兌換,香港強勁的配套體系和可靠的金融和法律網絡也是難以仿效的。
中國業務比例——境內對比境外
結論
亞洲仍然是遙遙領先的行業業務增長的主要來源地。地區的需求起伏往往反映宏觀經濟的走勢——過去12個月歐洲的需求逐漸下降,而北美則出現反彈,但上述兩個市場和其它主要市場的長期前景趨于樂觀。今后五年,預期拉丁美洲和非洲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客戶來源地。要特別之處的是,中國的對外投資業務已經實現了令人驚嘆的增長,并有望變得更加蓬勃。
對離岸金融中心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企業和個人利用這些離岸金融中心逃稅的問題。然而,稅務規劃作為業務增長動力的重要性正變得越來越小。資產管理和財富保障是離岸業務的首要來源,其次是基金管理。與此同時,高資產人士成為目前增長最快的終端使用者群體,這些投資者所面臨的限制基本上沒有改變:免雙重征稅協定、信息交換和反洗錢措施等,只不過現今又加上了美國的FATCA,更為復雜的營商環境將促使離岸服務提供者之間出現整合,這一預期仍然不變。
文章標題:離岸公司注冊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關鍵詞閱讀:離岸公司
本文地址:http://www.annsdaricreme.com/lafw/offshore/2041.html
北京港駿版權所有 © 轉載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